投稿作品
中四級作品
《歲月十五》
《十五歲》
四信 余安儀
時光如同流星一樣閃逝,轉眼間便到了十五歲,到了不可隨意撒嬌的年齡,到了生命中最精彩的一年。
迷惘、挫折、奮鬥、追尋,這四個詞語正可以徹底把十五歲刻劃著。
十五歲時,默默把頭抬起,望向天空,卻發現天空不再蔚藍,漸漸的變得灰暗,漸漸地,漸漸地……滴答,滴答……啊!原來下雨了。街道上的人都落荒而逃,如同遇上大災難,只有我一個人站在道路的中央,任由雨水攻擊,衣服由湖藍色轉換成深藍色,石像一般站著,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問題,在想:「我的夢想是甚麼?那麼努力又為了甚麼?我深愛的她又為何離我而去呢?」
你那柔順的髮絲落在肩上,襯著圓圓的臉龐,眨著一雙水汪汪的眼睛。每次望向她的眼睛如同看到全世界,一張不大不小的嘴巴透出幾分可愛。當你露出微笑,我的心都為你而悸動,只可惜你的一切現在也與我無關了。
和你走過的日子,變成了我心中最永恆的印記……
與你相遇時,天下著彩紙,好像正在向我說:「恭喜!」而兄弟們與我相望後,便給了我一把傘,就默默地從身邊離開。我望著你,那時的你皺著眉頭,像極被主人拋棄的小貓。我拿著雨傘走到你身旁,邀請你一起撐傘時,你的眼睛如同彎彎的月亮,身上散發著清新的花香。自從那次,慢慢的和你相識,相知,最後到相戀。
當時我的兄弟知道我們的戀情後,眼中透出羨慕卻責難「你這重色輕友的人」的眼光。我記得那時你說過希望我成為一位醫生,於是我放棄了與兄弟相處的時間,更努力地讀書。因你的希望,就是我的夢想,希望能成為你心中的「我」,然後好好的照顧你,寵愛你。可惜我最終都和你分開,那天下著冰冷的雨,為我哭泣著。
而在那瞬間,失去你的我,身體成了空洞,失去了動力,失去了夢想,失去了光明,霎時覺得自己前面的路佈滿了霧,身處迷宮之中,就算拼命地掙扎、求救、也沒有人伸出援手,使我逃出生天!
朋友們看不順眼,便過來望著我說道:「你真正的夢想是甚麼?你無論發生甚麼事,我們也會在你身旁。」頓時心裡暖暖的,同時也反問著自己:「你想成為一位醫生,真的只為她嗎?在奮鬥之中,就連一絲快樂、興趣也沒有嗎?」不停地、不停地詢問著自己,最終得到的答案,果然是——不想,完全不想,如果有第二次機會,我連「醫生」兩字也絕對不會想起的;但,如果這樣的話,也代表著我還沒尋找到我專屬的夢想。
我很迷惘,但不要緊,不是嗎?我還有兄弟和損友在這個迷宮內相伴著,一起走,一起找出口,直至找到可以叫我付出一切的某個她。只要不放棄,一直堅持走下去,一定可以解答到心中的疑惑。
十五歲,會結識到一世的兄弟、一生的朋友,和那單純可愛的愛情……十五歲雖然迷惘,但勇於追尋﹔雖有挫折,但勇於面對,就讓十五歲的奮鬥影響未來。
不然,那你認為十五歲應是怎樣的?
《十五歲》
四信 傅霖
「今天最後一天,怎麼樣也得陪兄弟我一起過吧!」磊子看看風景又看看我拽拽地說道。「那是自然!」我不以為意地回道,「走!咱喝酒去!」他隨後把手搭上我肩膀帶我一路小跑到了石硤尾某一處遠離喧囂的公園,再轉身去了小店買酒來。我們喝了一罐接著一罐,說了一句接著又一句,路上行人走過一批又一批,我只記得他努力睜著醉意醺然的眼睛說:「我要走了,美國,我明天就去……我也不想的,你懂我的,對嗎?」不,你不知道我不會懂你的,不然你又為何現在才告訴我呢?就這樣,我們走向了不同的路,他的白天我的黑夜,他的黑夜是我的白天。
送走了他,迎來的是我的高中生活,我曾經對高中有過許多想像,脫離父母的約束,課業更加輕鬆等各種美好的幻想。事實上我所幻想的高中生活確實如此,但我曾經垂手可得的分數,如今卻怎麼也追趕不上,曾經的名列前茅,如今一次比一次的排名靠後,失去了成績和排名,我又該以甚麼為動力繼續努力?同學嗎?我早已對這只懂埋頭苦幹而沒有人情味的我班失去希望,當我被中文老師叫起答問題,望向周圍所有人都逃避我的目光時;當我想借筆記,他們一副生怕我超越他們的表情時;當我想起磊子時……
讀書,我真的適合讀書嗎?我生來就不是讀書的料子,與其逼自己,不如放縱自己。中四的上學期,上一天自行休假一天或上兩天給自己放一天假,有時找已經輟學的好哥們阿澤和彥哥,有時將自己封閉在見不到一絲陽光的小房間裡。阿澤很有義氣,替兄弟打架毆鬥,和老師翻臉,而彥哥是個年僅十七歲卻因為右臉的一條長疤,總讓人認為是二十幾三十的人,和他走在路上,我的氣場是弱了點。那段時間總和他們一塊,上遊戲廳上網吧或者偶爾去去酒吧,好像很充實,但我們知道在這條路上我們都很孤獨,只是相互取些暖。
「你們老師天天打電話給我,我都快煩死了,你要麼給我好好讀,要麼就給我退學!」我爸對著我房門吼出這句話,我默不作聲,他走到客廳又轉身對我房門大吼:「咱家真的養不起你這個寄生蟲!」「寄生蟲!」聽到這幾個字,我的心痛了一下,那天起親情在我心中輕如鴻毛。
第二天回到學校,我遞上退學申請,然後上了課室清理我的儲物櫃。班上那群書蟲用一種詫異的目光目送我離去。我解放了,他們沒有,該詫異的是我,不是他們。
彥哥在校門口等我,他問我想不想幹大事,我疑惑地看著他。他接著說:「運點東西去大陸,一次能賺兩千,幹不幹?」基於對生活最後的一點希望,我拒絕了他。
路上行人寥寥無幾,樹木也開始凋零,我走著,拖著我空洞的軀殼,我彷徨著,尋找著指南針,我是迷失了方向,還是我從來沒有方向?
「能快點嗎?我趕時間。」一位中年大叔不耐煩地問,「不好意思,稍等一下。」接著又開始整理下一張單,出單機的單子接連不斷,總配處又僅我一人,老阿姨們站在一旁講著風涼話:「年輕人就該多幹活」,經理翹著二郎腿抽著煙,而我重複著擺盤、包裝,從食物保溫架上將食物分配到不同單子上。一瞬間百般不是滋味,像一瓶搖晃完的有氣可樂一扭開就會爆發。但我忍住了,為了金錢,也為了工作。
日復一日,重複做同樣的事,越發覺得乏味。一個月了,這裡對於我來說還是那麼陌生,無所適從,醜陋的面孔一副又一副,看得一清二楚,但我不能走,不然我該去哪處?
磊子出國也快一年了,不知道他過得怎樣,有時候,我也會到我倆最後一次見面那兒,一個人坐著喝酒,看著別人走著,笑著,失落著,聽風吹來,看葉落下,還有幾盞亮著的暖白的街燈陪我到深夜。磊子,我懂你了,我多想親口告訴你。
跌跌撞撞就這麼度過了我的十五歲,你在遠方看,我在人潮人海中,被迫著前行,再原地踏步,最後置身於人潮外。我不孤單,也沒有像古人所說的那般高尚,我只是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像無頭蒼蠅在路上亂撞,也不知所措地原地不動。正道,是甚麼?我不知道,但人生雖然滿是十字路口,總知道向前是光明大道,只要走著,哪裏都是前方。
十六了,我拾回我人生的指南針,我走著,因為在不遠的前方那是我的夢。
「是這嗎?職……業訓練局九龍灣大樓?」阿澤指著那問道,接著說:「你可得想清楚再進去啊!那地方跟監獄似的,一點都不自由。」我噗哧一笑:「那你可就不太了解我了,只要我願意,能把監獄過成家。」
《十五歲》
四義 胡可頤
十五歲的你,是一個溫文爾雅的白衣少年吧。古時男子的束髮之年,講的就是十五歲那年,男孩要束髮為髻,把總角解了,扎成一束,不再是綁著兩個小髮髻的孩子了。十五歲的你,我應怎樣稱呼你呢?說你是男孩是不妥吧!想必你也覺得自己十五歲了,是個有獨立思想的人了,不是心智未成熟的小男孩。十五歲的你,不大不小的,我想,稱呼你為少年最合適不過吧。
那一年的夏天,整個世界的男生都想著要一個沈佳宜,想著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每個男生都憧憬著那些絢爛的青春,青春的風填滿了城市裡的每條街。電影裡的那些人物,熱血、奮不顧身、義無反顧的叛逆,又充斥著陽光和汗水的十五歲的少年,其實也一樣啊!
「叮噹叮噹,叮噹叮噹……」下課的鈴聲驀然響起。那個原本沉睡在不知哪個夢中的同學突然就清醒起來了,那位坐在老師桌前的「學霸」不禁抬了抬眼鏡,低頭嘆氣。想必是他覺得上課時間太短了,過得太快了。老師的一聲「今天的課堂完畢了,大家下課了吧!各位明天見吧。」班上有同學背著書包就衝出課室,像支箭。嗯,真厲害,敢情這傢伙剛才這麼忙是在收拾好東西準備一下課就跑了吧!真是的,跑這麼快幹嘛?差這麼一丁點時間嗎?有的同學一下課就趕著回家;有的同學一下課就抱著籃球趕到籃球場揮灑青春;有的同學嘛,熱愛學習的,下了課還和老師討論剛才課堂的內容,難怪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了。看來我就不是這幾類人了,我慢慢的收拾好書包,背上書包踏上回家的路。十五歲的少年又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十五歲的少年,大概是個青春熱血,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孩子吧!嗯,也大概是個還未被這個世界磨平棱角的小小少年吧!不知道十五歲的你有著怎樣的夢想呢?飛機師?籃球員?律師?還是一家之主,孩子的爸爸﹖
十五歲,是個經常把夢想,青春掛在嘴邊的年紀。相信你也一定聽過你身邊的朋友講過一句:「這樣才是青春啊!」十五歲,正正剛剛脫離反叛期,開始踏入成年人世界的年紀。也許會彷徨,會迷茫,但少年你要記住,一定要在十五歲這個如此美好又那麼迷茫的年紀裡,活出最好的自己。
《歲月十五》
四義 鄺婷芝
生活賦予我們一份巨大而無限高貴的禮物,那就是青春:充滿著力量,充滿著朝氣和期待,充滿著求知和鬥爭的志向,充滿著希望和信心。
十五歲的年紀說大不大,說小也不算小,剛好的,是個懂事的「小大人」。十五歲也像一條河,左岸是無法忘卻的回憶,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中間飛快流淌的,是隱隱的傷感。看庭前花開花落,榮辱不驚,望天上雲卷雲舒,去留無意。這年紀就應學會如何用一顆平常的心去對待周邊的一切。
十五歲的想法可說是既狂熱又可愛。對所有的新事物都有一種熱切的好奇心。不論是朋友、親人或者是愛情,都會有所憧憬。十五歲的男兒是隻唱著歌的鳥兒,已從殘冬窗裡闖出來,撲向蔚藍的穹蒼裡去了。
籃球可說是男孩恩物。一群洋溢著青春的男生在籃球場打籃球。你傳我,我傳你,最後入樽得分,全場歡呼聲不斷。球場外側的女生激動不已,相擁跳躍,眼泛淚光,呼喊不同的名字。但十五歲的男生又怎會明白呢?或者只會覺得她們太熱情了吧……
相對於籃球恩物,「遊戲」則是一種種聖物。宅在家裡,關上房門,坐在電腦前,左可樂右薯片,中間還夾著鍵盤滑鼠,簡直是世外桃源。沒有成年人的管制、束約,做任何事都變得理所當然。在自己的小天地裡「任意妄為」,打著英雄聯盟或是火熱的「吃雞」,耳機內的戰鬥聲聲聲作響,上路——左邊——推塔——從十五歲的男孩口中不移至理地說出。在遊戲中他們好像便能學會這年紀應有的人生觀:輸了不泄氣,贏了不驕傲。在遊戲中學習,是他們必經路段,也為他們留上一抹的黑白。
童年時代,天真的十四歲,還是那麼的莽莽撞撞,一點都不懂,就像一隻無憂無慮的小鳥。此時的十五歲卻長大了,也開始顧及他人了。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時間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
十五歲的我還在不斷成長,已不能懷念過去了。就如俄國詩人普希金說的:「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念!」請記住!歲月在流逝,可十五歲的時刻仍在成長!
《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
四禮 艾虹瑤
近日新聞上經常報導學童因成績名次而自殺的事件,不禁令我沉思名次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就算拿了第一也會有壓力過大的壞處,所以凡事盡力而為就好,人生可以不需要一定做第一,但也需要勤奮刻苦,不做最後。
首先我認為人生可以不做第一,因為第一的位置就像高峰的頂端,你雖然爬上去了,但你所承受的壓力也大過於其他人,因為在其他人眼中你是一個勁敵,他們把你作為目標,時刻都想把你從高峰的頂端拉下去,而做第一的人,他雖然獲得了名次上的榮譽,但他所付出的代價就是很有可能失去朋友,例如在我小學的時候有一個去北京的交流團活動,但只有每班的第一名才可以去,所以當時競爭十分激烈,最終本來是第二名的同學刻苦學習,超過了第一名,獲得交流團名額,而本來是第一名的同學則憤憤不平,鼓動全班排擠他,令他後來患上了抑鬱症,成績也是一落千丈,正所謂高處不勝寒,當你想做第一就要做好孤身一人的準備,就例如帝王都是孤身一人,否則又如何來寡人的自稱呢?
再者,做第一除了壓力過大,還會因為鋒芒太露而惹禍上身,正所謂樹大招風,例如三國時期的楊修,他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是曹操的手下,做事卻總能猜到曹操心中所想之事,楊修因為一塊雞肋,而猜到曹操所心煩之事,於是幫曹操做決定下令退兵,但楊修卻沒有猜到曹操是一個多疑的人,楊修的聰明已經令曹操有危機感,所以下令以擾亂軍心的罪名殺死楊修,可憐的楊修卻不知是因為他的聰明才智和一塊雞肋,害死了他,楊修恃才放曠,不懂收斂鋒芒,最後引來殺身之禍,所以有時不做第一,其實是明哲保身之舉,使我們可以安穩度日。
其次,我認為人生不能做最後,因為做最後就表示你這個人不努力,不上進,就像一條鹹魚,而做最後都只有壞處,無論是從現代還是古代來講,在現代你初入社會進入職場,如果你沒有實力,做最後你很快就會被其他人代替淘汰掉,社會上做最後也只會是被社會淘汰的廢物,就算是在自然界也是講究弱肉強食的原則,從來都是兔子吃草,狐狸吃兔子,老虎吃狐狸,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所以不想被吃掉,只有變得強大才有自保能力。
最後,就算是在古代做最後,也是被人欺負,例如清朝,繁盛時期是跟鄰國和外國相處和睦,無人敢侵略清朝,因為那時的清朝兵強馬壯,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但是到滿清後期,由於清政府愚蠢的政策,讓其他國家越來越強大,最後發動侵略戰爭,滿清也被侵略得無力還手,導致無數人家破人亡,但為什麼現在沒人敢欺負中國呢,因為現在的中國強大到沒人敢來侵略了。
總而言之,人生無論做什麼,只要你盡力而為,結果也不會太差,就算不是做第一又能代表什麼呢?相反,也不要做最後,不要成為被社會淘汰掉的人。
《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
四仁 唐諭露
有人說,在這個世界上,「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的態度是最可取的。因為你做第一時,多少人的目光會全部注視你,你一出任何差錯大家都會議論紛紛;因為你做最後,大家便因此瞧不上你。可我卻認為這種說法不過是畏於上進,也畏於被人譏諷與議論紛紛,缺乏勇氣罷了。我卻反覺得,人為人處事,需與「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剛好相反——我們要「勇於做第一,也甘於做最後」。
為什麼要勇於做第一﹖先說說電話的發明者吧。其一,你是否知道內森·斯塔布菲爾和亞歷山大·貝爾﹖其實大多數人只知道後者。前者發明了移動電話,後者發明原始電話。同樣是發明電話,可後者便較前者知名度高。為何﹖因為哪怕移動電話再高級,也是在有了電話的基礎上再將它升級,衹能說時代在進步,「高級」電話象徵著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其二,關於最原始電話的發明者其實仍眾說紛紜,不少書籍撰寫貝爾為電話發明者也遭受過爭議,因為當時申請電話專利權的人還有格雷,還有未能成功申請專利的梅烏奇。但格雷比貝爾晚了兩小時申請,結果便是大家知道貝爾而不知格雷,這也證明人要做第一的態度最為可取。
此外,演員們都勇於做第一,也就是飾演主角,因為做主角更容易被觀眾關注到,無論被觀眾關注帶來正面或負面的評價,他們都是成功的了。因為勇於嘗試,當別人對他們稱讚,會為他們帶來新的演戲機會;當人們對此批評,他們從批評裡改變自己。不經歷失敗談何成功呢!很多演員,都由失敗的路走順暢,真正成為第一。
更啟發出一個很重要的為人態度——勇於做第一可以使你學會堅持。
當你在某方面是第一名時,是經常感嘆「高處不勝寒」嗎﹖我倒認為「第一」可以勉勵自己更加上進,不能退步。因為你是第一,要保持不被超越,所以要堅持。更因為你是別人的目標,所以你便能學會自己設立目標,突破自己的上限。——「学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那為什麼也要甘於做最後﹖
一戰二戰時,法國、英國均超越中國,因為中國處於弱勢,所以法、英便輕視中國;因為中國地位最低排在最後——才會反思。可反觀現在,中國迅速發展,綜合實力已反超法國和英國。正所謂孟軻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當你不處於最後,可能奮發的勁便會少點,努力的便會少點,學到的也少一點。比如龜兔賽跑這個寓言故事。兔子不甘於最後,已經不是最後,可最後反因優勢而失敗;烏龜甘做最後,可通過努力可以擺脱最後,因為甘於最後不代表永遠最後、也不代表失敗!
難道做最後衹令人嗤之以鼻嗎﹖
話說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都有擅長領域時,若別人的專長是自己的缺陷,那正好取長補短。既然自己位於某方面第一,也可以從別人那裏取經,強化自己名次排「最後」的某方面。所以敢於最後未必是一件可恥的事。
甘做最後也是一種精神。多少老師備課開會最晚離開學校;多少醫生護士時刻準備幫人看病照顧病人年年休息最少;多少戰士上陣殺敵,棄城時先讓人民撤離﹖他們可是處於最後,也甘於最後!這便是犧牲小我,成就大我。這也是團結民族才能看見的。若把這種精神當做為人處事的態度——融入生活,比如願意在選擇禮物時最後挑選,好吃的讓親人朋友吃多些……願意捨去自己的休息時間而幫助別人——
處事待人,若勇於做第一,你會受益——獲得成就或經驗;也要甘做最後,使你進步——學業工作和個人修養。要是既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也就很難受益與進步了。所以我們應要以「勇於做第一,也甘於做最後」為自己的宗旨。
《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
四仁 陳婉君
「你啊,是不是最近經常打機啊?怎麼這次拿了個第二,之前明明次次都拿第一的。今晚不准睡,做我上星期買的那本練習。」這是我走在放學的路上所聽到一位母親對她兒子所說的話。現今的社會經常出現很多的虎爸虎媽對他們的兒女要求極高。做人是否一定要拿第一呢?我並不是這樣認為,有時不做第一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就拿離我們最近的學習來說,往往很多人都想拿第一,但他們並不知道拿第一的辛酸。因為拿第一,使到家長老師對他抱有很大的期望。為了保持第一及不讓自己的父母失望,他們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日日溫書溫到很晚,補習課程排到滿。而且因為追求第一,使到他們的壓力非常大,害怕沒拿第一,而遭到家長的責罵,老師的失望,以及同學的嘲笑。偶爾做一次第二,便像是天塌下來一般。還有一些同學因為拿了第一,便驕傲自滿,自認為自己是厲害的,便不再努力,固步自封,殊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實不做第一,另外自己有一個追求的目標,時刻努力著不是更好嗎?做了第一,也並不是代表你便是最好的,只要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是不是第一又有什麼所謂呢?
有人說,做人一定要有追求,不想拿第一的人往往是沒有上進心的。其實如果一味地追求第一而摒棄了道德標準,忽視了比賽規則,那麼即使拿了第一也會遭人鄙視。就拿美國一名出色的單車選手——岩士原來說,以他的能力,入前三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他因為眾人對他的期望,以及自己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令其壓力大。在一次的比賽中,他為了拿第一而食了禁藥,被檢測出來後,被眾人唾罵,鄙視,將之前所得來的名聲全部毀於一旦。可見過於執著勝負名次會使人喪失道義,沉醉於功名利祿的死海中。其實,做每一件事,只要努力去做,不求做好,但求進步就行了,並不是說只有追求第一名,才是有上進心的。
既然不做第一,那麼便做最後吧!但是,這樣似乎在現今這個社會行不通。在職場上,如果你在做工作的時候什麼都是到最後才做,便會使得你的老闆覺得你懶,沒有上進心,同事亦會覺得人太懶不想與其共事。而在這個職場如戰場的場景中,如果你的能力排最後,最終會被別人擠下來,從而失去工作,沒有辦法在這個社會生存。然而如果你的能力高,卻會招到別人的妒忌,遭人陷害。所以,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便是最適合的,不怕遭人淘汰,不懼招人妒忌,舍而居中,悠然自在。
其實,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在餐桌上便能體現出來。在和親朋戚友吃飯的時候,作為晚輩的我們,不做第一個起筷夾菜,也不把碟子上最後的一塊食物夾走,以此表示尊重和禮貌。
做第一和做最後,往往吸引人們的眼光,而遭到議論。做第一會因為想要保持第一而有很大的壓力,做最後要拼命地往前追趕。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看似消極卻是明智的選擇,不用走在兩者的極端,在中間看破世俗,積極地渴望在「第一」和「最後之間」探索更廣闊的宇宙。
《兒時心愛的玩具》
四智 田菁
今早,我收拾房間時,竟找到這件兒時心愛的玩具,它讓我想起一件令我既慚愧又感動的往事。
我從一堆雜物中拾起一個佈滿灰塵的針織洋娃娃,我拍了拍它身上的灰塵,看清了它的模樣,還是和當年一樣……那故事發生在二零零八年,但故事中的人卻已不在。
那玩具是奶奶當年親手織的,當時奶奶已經驗出患上癌症,而我卻渾然不知。年幼時的我很是任性,看見鄰居家的孩子有了新衣服或玩具就會一直央求奶奶幫我造一個,奶奶不管多辛苦,都會滿足我的要求,但我卻不知道珍惜。
奶奶彌留的前一年,已經住院了,每每看望奶奶,總比我上一次見到她更憔悴,當時我還要求奶奶給我織毛衣和洋娃娃,奶奶卻説她織不動了,但我不信,就從病房跑了出去,直到現在我還依稀記得我離開時奶奶眼角那落寞的眼神……
在我生日的前一個月,奶奶彌留的噩耗傳到了我的耳朵裡,當時我心情沉重,仿佛有一塊巨大的石頭壓在我心口,最後見到奶奶的那一刻,奶奶滿臉蒼白,兩鬢的頭髮有些泛黃,眼睛緊緊閉著,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我有多不懂事。我的眼淚像開了閘一般,不斷從眼眶流出,我抱著奶奶的遺體,央求著要她起來,直到我喉嚨喊啞了,可奶奶還是一動不動的躺在那裡,我坐在病房的角落回想著奶奶曾經為我做的點點滴滴。
過了很久,有一位護士走到我跟前問我:「你是一心嗎?」然後遞給我一個洋娃娃和織了一半的毛衣,我搶過來后,緊緊地抱在懷裡,哭的泣不成聲。那名護士再次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這是你奶奶生前讓我幫她買的,每次我巡房時都見到她在織,她說這是送給她孫女的生日禮物……」聽到這,那名護士也流下了眼淚,眼淚滴落在我手上,我的心裡五味雜陳,只想緊緊抱著奶奶留給我的禮物。這麼多年,我一直留著。
我拿著這個洋娃娃,雖然已經被壓得變形了……我緊緊抱著,回憶過去,淚水默然流下,沾濕了衣襟。細細回想,我非常感動及感謝奶奶對我的付出,因為自幼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感情深厚,這份感情一定會深深埋在我的心底,但又想起當年對奶奶的無理取鬧,也讓我倍感慚愧。
真希望時光可以倒流,讓我回到過去再感受一次那份溫暖。
《研習德貞校訓有感》
四義 胡可頤
禮義廉恥是我校的校訓。校訓是每位在校的學生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它大概反映了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以及核心價值。
相信大家都曾經聽老師說過:「作為德貞學生,你們要做一個明禮義,知廉恥的人。」記得中一入學不久,我們全體中一級的同學安排坐在禮堂聽老師訓勉。那時候,老師指著禮堂上面的四隻大字:禮義廉恥,解釋了校訓的含義。老師告訴我們,「禮」是要待人謙恭,「義」是處事要得宜,「廉」是品行方正的意思,而「恥」即是做人要心地光明。直到現在,老師的一番話我還記在心中。老師還補充說:「德貞的學生未必一定可以做到成績優異,但一定要做一個明禮義知廉恥的人。」
後來,我基於好奇,於是便翻查典籍,給我發現校訓的出處。我終於知道出自春秋戰國時代。那時候,齊國的管仲將「禮義廉恥」稱之為「國之四維」,而「四維八德」就是指漢人的傳統美德四維。「禮義廉恥」一詞出自《管子牧民》。書中解釋了何謂「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它們是中國傳統廉政文化的主要內容,指導著人們的道德行為,構成了中華民族道德準則的基石。現今社會價值觀混亂,充斥著是是非非,真假難辨,我們應致力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擇善固執,走上正義、正直、正確的路途。作為德貞學生,品德和學識同樣重要,為了升學和就業的需要,我們固然要努力學習課業,但絕對不可忽視建立良好的品德,品學兼備才能成為別人學習的對象,為社會作出貢獻。
校訓是學校的靈魂,即使已離校多年,學生亦會將母校的校訓時刻銘記在心。我校校訓禮義廉恥正正是作為一個理想德貞學生應該具備的特質。我校立足香港教育界將近百年,藉著禮義廉恥的校訓,培育了不少已投身社會的德貞人,相信我們的學姐已將這份優良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造福人群。我為此而感到自豪。
自從今年升上高中後,和其他同級同學一樣,我在校內的團體或小組中,被委派了一些較為舉足輕重的角色。我戰戰兢兢地接過接力棒後,便時刻提醒自己,勿忘校訓的深層意義。我會努力作初中同學的楷模,不負母校所託,也希望自己在中六畢業的時候,真正活出德貞人應有的生活態度!